学校首页   |  English    

学生天地

学子视点:“中餐日作”是消费升级,还是营销噱头?


中餐日作的舆论,其实显示了另一种趋势:消费者正在摒弃符号崇拜,反而追求更本质的消费内涵。这一点,应该是所有餐饮人应该坚持的初心。

 ——摘自腾讯新闻《中餐日作值得吃吗?》

近期,上海“中国菜·头灶”餐厅模仿日式Omakase的流程,将中餐以日料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的新型服务模式引发人们热议。“Omakase”这个词在日语中意为“托付给对方”,简而言之就是由主厨根据当令食材即兴发挥,决定当日的菜品。对于这种餐饮模式的兴起,网友们议论纷纷:“中餐日卖”究竟是消费升级,还是营销噱头?

作为首家以中餐为载体、却采取日料风格的供餐形式的餐厅,它的出现可谓夺人眼球,诱使众多食客前去打卡。但品尝过后,食客们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的评价将其推到风口浪尖,麻婆豆腐、西红柿炒鸡蛋等常见菜式动辄上百,价格虚高且菜品分量少,部分家常菜更是被施以“一般”之评。此外,用餐需提前几个月预定,流程过于繁琐,再加上这样的性价比,不少人表示难以接受。明明是普通的中国菜,为什么仅换了一种出菜形式就令人望而却步?在此种趋势下,“中餐日作”也逐渐成了“割韭菜”的代名词。

这家店学到了日式Omakase的新概念,似乎却没学到核心。因此,这易使菜肴的日常化和消费的高端化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落差。一时间,“中餐日作”被认为是“大冤种”的评价在网上盛行。针对这家店当前的舆论,让人想起了赵丽蓉和巩汉林的经典小品《打工奇遇》,人均超过2000元的“中餐日作”大餐似乎就是“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的重现。

与此相反,有些食客认为,Omakase式做法让他们既能品尝到当季新鲜的蔬菜,体会到“时间是料理的精髓”,也让他们能够在就餐中与厨师交流,得到更为人性化的体验。多种多样的技法、质嫩爽口的时鲜、静谧舒适的环境……众多因素共同影响这家餐厅的定价标准因素。当餐饮满足了人们生理、情感、审美的多重需求时,价格自然会有所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逐渐关注到美食背后的故事,发掘餐饮独到的价值内涵。这正是中国餐饮行业消费不断升级的体现。

从大众对“中餐日作”的争辩中,我们不难窥见:消费者正逐渐褪去对表面“金箔”的向往,追求餐饮行业本质的“珠玉”。店家应该尊重消费者、尊重美食,发掘餐饮独到的价值内涵,而非仅仅停留在浅层模仿上。对餐饮行业来说,追求模式创新是在市场生存的重要手段,已然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指南。然而,若是忽视大部分消费者的权益,这类餐厅最终也只能昙花一现,在供给品的更新换代中被逐渐消磨。

无论如何,餐厅既然选择走高端路线,就要踏踏实实做好菜品,为顾客提供好服务,这些才是一家餐厅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衷心希望商家能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更好满足消费者需要,形成顾客与商家的双赢局面。